查尔斯·狄更斯(1812—1870)作为著名作家,对大部分人来说并不陌生,他的作品《匹克威克外传》《雾都孤儿》《艰难时世》《双城记》直至今日仍不断再版。狄更斯之所以广受欢迎,是因为他在极为真实的情境中塑造让人感同身受的小人物,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与批判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,所以,恩格斯赞誉他为“时代的旗帜”。
不过,略微遗憾的是,尽管在狄更斯的作品中,茶文化常常出现其中,但几乎无人给以特别关注,所以在狄更斯去世150周年之际,以此小文呈现其成名作《匹克威克外传》中的茶文化,借以向这位伟大作家致以敬意。
查尔斯·狄更斯(1812—1870)
作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家,狄更斯无疑是高产的,但他一举成名靠的是流浪汉小说《匹克威克外传》,这部出版于19世纪30年代的作品讲述了匹克威克与三位朋友的游历见闻,趣味横生的故事中包含了19世纪英国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,描绘了社会各个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,毫无疑问,饮茶情形也频频跃然纸上,反映了当时英国的茶文化。
茶是在17世纪进入英国的,首先在贵族中开始流行,然后逐渐向社会下层传播,到18世纪末期,在社会各界已经普及开来,到《匹克威克外传》中描述的19世纪上半期,饮茶场景在英国社会几乎无处不见:
在舞会上,被假冒的文克尔故意邀请有钱的寡妇跳舞,还大献殷勤,给这位女士端茶、斟酒、递饼干;
在旅馆当中,匹克威克与同伴共进早餐,火腿、鸡蛋、咖啡、茶等等,被风扫残云般一扫而空;
在为了竞选议员而举行的茶会上,女士就来了45位,临走时,每人还得到一把阳伞;
在酒吧里,高个子男子正和一位寡妇喝茶,还认认真真地劝她以后不要再守寡了;
举办宴会时,马具店老板会拿出纯银的茶壶、奶油罐、糖缸来装饰桌面;
在家中招待客人时,巴德尔太太准备的有清静的茶、热热的饭;
在结婚典礼上,节目不断出新,气氛不断高涨,当然也离不开茶与咖啡;
在戒酒协会的月会上,“妇女俩喝起茶来真是到了极其惊人的地步”;
在旅游胜地巴斯的茶室里,老态龙钟的太太与绅士坐在那里,聊着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话;
在“西班牙花园”中的“花园茶座”,坐下过了一会儿,“茶盘端来了,七只茶杯的茶托,面包和牛油如数。”
《匹克威克外传》中展现的饮茶场景缤纷多彩,包括舞会、旅馆、茶会、家庭、结婚仪式、戒酒会的月会与花园等等,可以说,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,茶都已经融入其中,此时的英国人已经再也离不开茶。《旅行者的早餐》(1824年)
除了频频描述饮茶情景之外,狄更斯在《匹克威克外传》中也触及了饮茶有关的若干重要问题,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,可以有更为深入的认识。
“水为茶之母、壶为茶之父”,泡茶自然是离不开茶壶或者成套茶具的,《匹克威克外传》中也有呈现,其中提到“纯银的茶壶”、“不列颠金属茶壶”、“小小的黑茶壶”、“真银调羹以及真瓷杯子”等。
瓷器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,也是中外贸易中的重要商品。在能够大量得到中国瓷器以及自行生产瓷器之前,英国人习惯于用陶器或者金属器具,银器在富裕人家中尤其受到欢迎。所以在接触到瓷器之后,也有能工巧匠模仿制作金属茶具,中国瓷器茶具和本国的金属茶具都有使用。
更为有趣的是,中国瓷器受损或者只是为了美观,英国人还会用金银修复或者装饰,迈入著名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,不难看到当时流传下来的这种英国特色的“创造”。《匹克威克外传》中,多次提到各种茶具,无意中就展示了陶瓷器茶壶与金属茶具在当时的并行。
左:英国仿制的中国茶壶(约18世纪初期)
右:英国茶壶与糖碗(约18世纪30年代)
除了有特色的茶具之外,《匹克威克外传》还展示了英国人钟爱的饮茶方式——饮茶要添加牛奶与糖。在描写到饮茶时,狄更斯不自主地就写到了“纯银的茶壶、奶油罐和糖盘子”,奶油罐自然是装奶油或者牛奶的,糖盘是盛放糖的,三言两语就说明了当时英国人饮茶要加入奶油(或牛奶)与糖,这一做法甚至一直延续至今。
英国人为什么饮茶时要加奶油或者牛奶呢?其实这是传统经济的一种曲折体现。跟古代的中国很不一样,西欧农业并不是单纯的种植业,畜牧业占的比例明显比较高,因为欧洲长期保留了连片的林地,野草、野果非常丰富,自然有条件放养家畜,另外还有一个技术原因,西欧没有发展出中国式的精耕细作农业,耕作方式比较粗放,需要留出休耕地来恢复田地的肥力,休耕地也正好给饲养家畜提供了便利。畜牧业比较发达,人们自然习惯于肉奶等食物,这种饮食传统在英国长期延续,所以,饮茶时自然而然地要添加奶油或者牛奶。
除了奶油或者牛奶,英国人饮茶还大量加糖,这主要是受时代风气的影响。随着欧洲在世界各地进行殖民开拓,甘蔗种植园在各地发展起来,英国主要是在西印度群岛大量制糖,嗜好甜味的人们无糖不欢,大量食用蔗糖成为社会风气,喝茶时候自然也要添加,而且这样做,还可以掩盖茶的涩味,更符合英国人的口味需求。狄更斯提到的奶油罐和糖盘,其实正是英国饮茶特色的反映。
《匹克威克外传》中还描绘了以茶戒酒的活动,在戒酒协会的月会上,或许是为了表达戒酒的决心,或者是借机多喝点茶,很多人鲸吞牛饮,狄更斯诙谐地写到,有几位甚至明天需要“剖开肚皮来放水”。在戒酒活动中饮茶,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中酒与茶的关系。
在很长的历史时期,因为缺乏清洁的饮用水,英国人都习惯于大量饮酒,这种习惯到近代时期仍然如此,甚至更为恶劣,这一历史时期英国人大量饮用劣质烈酒——金酒,也就是廉价的杜松子酒,酗酒的人们放浪形骸、堕落不堪,社会改良者非常痛心,大加批判,努力进行社会风气的改造。礼拜堂联合戒酒协会其实就是进行社会改良的组织,他们把茶作为了对抗饮酒恶习的武器,认为茶使人清醒,饮茶也就包含了勤勉理性的涵义,对身体更是有益。
所以在狄更斯的笔下,装有一条木腿的托马斯·波登,原来经常饮用杜松子酒,发现木腿很快就裂开和腐烂了,改成饮茶之后,发现新木腿的寿命是原来的两倍。这个说法从情理上分析,好像不太可信,里面包含的其实正是狄更斯的道德劝诫:抛弃荒唐堕落的生活方式,少喝酒,多饮茶!
金酒小巷(约1750年)
转载自《茶道》杂志2020年8月刊
作者简介
刘章才,历史学博士,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副教授,主要从事茶文化世界传播史研究,目前已发表论文约40篇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。